有家长朋友发现孩子最近总是频繁眨眼、清嗓子,或者做出一些奇怪的面部表情。先别急着呵斥,也勿责怪孩子“调皮捣蛋”,这可能是抽动障碍在作怪。
抽动障碍是什么
简单来说,抽动障碍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,表现为不自主的、反复的、快速的肌肉运动或发声。就像我们有时候会不自觉地抖腿一样。患有抽动障碍的孩子会不自主地做出一些动作或发出声音,而且自己很难控制。
如何识别抽动障碍
抽动障碍的表现多种多样,常见的包括:
*运动性抽动:频繁眨眼、皱眉、耸鼻、噘嘴、摇头、耸肩、甩手、踢腿等。
*发声性抽动:清嗓子、咳嗽、发出哼声、犬吠声、重复某些词语或句子等。
需要注意的是,这些症状通常是突然发生、反复出现,而且孩子自己无法控制。如果症状持续时间超过一个月,就要引起高度重视。
出现抽动症状怎么办
1. 不要惊慌,更不要责备孩子。抽动障碍并不是孩子的错,责骂只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,反而可能加重症状。
2. 及时就医,寻求专业帮助。带孩子去正规医院儿科或神经内科就诊。医生会根据孩子的症状、病史和体格检查等进行诊断,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。
3. 积极配合治疗,耐心陪伴孩子。抽动障碍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,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努力。除了药物治疗外,心理行为治疗也非常重要,可以帮助孩子缓解焦虑情绪,改善症状。
家长应该怎么做
*营造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。避免给孩子过大的压力,多鼓励、少批评,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。
*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作息,睡眠不足和疲劳可能会加重抽动症状。
*避免孩子接触刺激性食物和饮料。例如咖啡、浓茶、巧克力等。
*引导孩子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。运动可以帮助孩子释放压力,改善情绪。
*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,抽动障碍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压力,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,及时进行疏导。
抽动障碍并不可怕,只要早发现、早治疗,大多数孩子都能得到很好的控制,像正常孩子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