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  >   健康科普   >  

健康科普

破译青春期信号之上篇 “作妖”的背后:不是叛逆哦!(你好·心理 第34期)

精神卫生科 焦璐    2025/9/1 16:44:58    

您有没有觉得自家青春期的娃,时而像块粘人的牛皮糖,时而又像座移动的冰山?情绪起伏堪比过山车。别急着崩溃,他们那些看似“无理取闹”的行为,可能根本不是故意和你作对,而是孩子小时候你和孩子的“爱的Wi-Fi信号”没连稳!

想象一下,孩子从小和你的关系就像手机充电:  

安全型充电(电量满格):小时候需求被及时回应,内心弹幕:“爹妈靠谱!世界安全!我超棒!”青春期情绪稳、能沟通,偶尔叛逆但不过火。 

回避型充电(电量总充不满):小时候哭了没人理,现在变成“冰山脸”,心里再难受也憋着不说,独立得像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,朋友交心——不存在的!压力山大——自己死扛!

焦虑型充电(充电线接触不良):小时候爸妈时冷时热,现在交友或恋爱极度粘人,怕被抛弃,占有欲强过502胶水。青春期信号:“朋友五分钟没回信息,完了!TA肯定讨厌我!世界要毁灭了!”

混乱型充电(充电器炸了):小时候经历忽视或暴力,青春期情绪像过山车,容易自伤或冲动。青春期信号:极度混乱,自我认知像迷雾森林,行为冲动像脱缰野马。  

青春期其实就是“旧账清算期”!小时候那点“信号不稳”积压的情绪、对关系的懵懂理解,在这个“易燃易爆炸”的时期,遇到点火星子(比如考试砸了、被甩了、长痘了),可能就会变成暴躁、冷漠或极端的行为。

那孩子“作妖”时,其深层意思到底是什么呢?

1.摔门吼“烦死了!”  

  ? 家长反应:“怎么跟大人说话的?!”  

  ? 真实意思:“我现在情绪炸了,但不知道怎么办!”  

  正确操作:给个台阶,“听起来你很烦躁,需要静静还是聊聊?”

2.冷漠回避“别管我”  

  ? 家长反应:“不管就不管,有本事别找我要钱!”  

  ? 真实意思:“我怕依赖你又受伤,不如先推开你。”  

  正确操作:陪伴,“好,我就在客厅,需要就喊我。”

3. 突然崩溃大哭  

  ? 家长反应:“多大点事啊,至于吗?”  

  ? 真实意思:“压力攒太久了,终于憋不住了。”  

  正确操作:接纳情绪,不评判,“是不是最近太累了?来,先喝点水。”  

青春期不是亲子关系的终点,而是升级版起点!孩子那些让你头疼的行为,其实是在用另一种方式喊:“爸妈,我还需要你们,只是我不知道该怎么要!” 你要做的是重新搭建那条小时候没接稳的“情感线”。

现在开始,永远不晚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