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5月2日是第25个“世界哮喘日”,今年的主题为“全面关爱每一位哮喘患者”。“世界哮喘日”是1998年由全球哮喘防治创议委员会代表世界卫生组织提出,旨在提高全球对哮喘的认识,改善哮喘护理,现已成为最重要的哮喘认识和教育活动之一。为了提高广大群众对哮喘疾病的认识,使更多的患者得到规范有效的治疗,4月28日,山西省儿童医院在五一路院区开展“世界哮喘日”义诊活动,向公众宣传普及儿童哮喘知识,提升患儿家长健康意识。
义诊现场,医院呼吸科团队为就诊患者进行免费诊疗,为患儿家长答疑解惑,对哮喘的发病机制、药物的规范使用、长期规范管理及预防应对等相关知识进行了详细的讲解,并结合护理科普活动周主题开展哮喘儿童护理指导,帮助大家提高对哮喘的认知,增强长期规范化自我管理的依从性。
呼吸科主任韩志英表示,哮喘是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,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,春季也是哮喘的高发季节。据统计,全球儿童哮喘的发病率约为14%,但约有20%以上的哮喘患者未达到良好控制。广大家长一定要正确认识,科学对待,实现“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”,更好地保障儿童健康成长。
什么是哮喘?
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,以反复发作的喘息、咳嗽、气促、胸闷为主要临床表现,常在夜间和(或)凌晨发作或加剧。呼吸道症状的具体表现形式和严重程度随时间而变化,并常伴有可变的呼气气流受限。经过正规治疗,大部分患儿可以达到临床缓解。
为什么会患哮喘?
哮喘的发病机制迄今为止没有完全明确,目前主要认为,免疫机制、神经调节机制和遗传机制等多种机制共同参与了气道炎症的启动、慢性炎症持续过程及气道重塑。影响儿童哮喘发生、发展的原因可能有个人过敏史、哮喘家族史、IgE升高、肥胖等。多项文献报道,环境污染物可加重哮喘儿童症状,增加哮喘急性发作风险。
如何判断孩子患哮喘?
哮喘主要的表现是反复发作的喘息、咳嗽、气促、胸闷,而且这些表现多与接触过敏物质、冷空气、物理、化学性刺激、呼吸道感染、运动以及过度通气(如大笑和哭闹)等有关,同时,这些症状或者体征可以自己缓解,或者通过抗哮喘药物治疗缓解。3岁以内的宝宝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,需要到医院进行哮喘预测评估。
哮喘常见的检查有哪些?
1.肺通气功能检测。
2.过敏状态评估。
3.气道炎症指标检测。
4.胸部影像学检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