突破自我,挑战成功
“注意压力!”
“开了!成功!”
随着主刀大夫的指令,一台牵挂着众人心弦的手术圆满完成了。尽管隔着严实的手术帽和口罩,仍然看得出大家紧绷着的脸上终于露出了如释重负般的欣慰笑容。
这一幕,缘起心内科收治的一例特殊的少见病例。患儿女性,10岁11个月,体重25kg。该患儿2年前因身材矮小曾接受生长激素1年,当时做心脏彩超检查显示正常。3月前在学校体检时突然发现血压高,门诊做心脏彩超显示左室壁厚,左室腱索发育异常,左心收缩功能正常。
家属为求进一步治疗,把孩子带到山西省儿童医院就诊,由心内科收入院诊治。经查:患儿心率94次/分,心音有力,律齐,无杂音,腹软,肝脾肋下未触及,肠鸣音正常。双下肢未触及足背动脉搏动。测四肢血压(左上肢149/91mmHg,右上肢159/80mmHg,左下肢89/68mmH,右下肢96/77mmHg)。情况异常,遂做双肾及肾血管彩超,结论为降主动脉远端及胸主动脉狭窄不除外。为求准确,又进一步做了心脏CT+三维成像、腹部CT+三维成像,结果显示:降主动脉起始端缩窄,(见图1、2)确诊为降主动脉起始端缩窄;主动脉弓发育欠佳。可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:要想解决高血压必须解决主动脉狭窄的问题,传统的方法为开胸手术,风险大,术后并发症多,且患儿为女孩,术后疤痕明显,影响美观;在省儿医此类手术经验甚少。怎么办?
时间在一分一秒的流逝,面对无助的患儿家属急切的需求、焦灼的目光,心内科全体医护人员心急如焚。救死扶伤的天职让大家觉得责无旁贷。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儿!科室立即启动应急预案,召集所有医护人员研判病情,同时进行了严密的分工。全科迅速行动起来,并邀请外院专家给予技术支持。经双方专家认真讨论,共同精心制定了手术方案,决定采用非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,即经皮经导管主动脉缩窄球囊成形术。
2018年8月2日上午11:30分,在心导管室全身麻醉下,为患儿行经皮经导管主动脉缩窄球囊成形术!术中造影正位示主动脉弓直径11mm,侧位8mm(见图3、4),最窄处直径仅2mm,遂选择法国巴尔特12mm球囊扩张(见图5)。经过紧张有序的操作,术程非常顺利。术后心导管测量升主动脉到降主动脉压力阶差消失,患儿双侧足背动脉搏动出现,复查主动脉造影示狭窄解除(见图6),效果非常满意。8月6日复查心脏彩超:符合主动脉缩窄球囊扩张术后,降主动脉流速较前下降。测上肢血压下降,下肢血压上升(左上肢132/82mmHg,右上肢124/88mmHg,左下肢124/90mmH,右下肢111/78mmHg)。
这次介入治疗主动脉缩窄球囊成形术的成功开展,标志着我院小儿先心病介入治疗由常见病、多发病向少见病、罕见病方向发展,达到国内先进水平,也推动本省小儿先心病诊疗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。